南开小编 发表于 2013-9-8 16:46:45

军训 本科生新生入学“第一课”

    “同志们辛苦了!”“为人民服务!”随着激昂的乐曲,军训团一到二十连正在雨中接受首长检阅。  9月6日清晨,南开大学的操场可谓“旌旗在望,鼓角相闻”。经过为期17天的军事训练,2013级的来自22个院系3343名学生圆满完成了进入南开大学后的“第一课”。17天的时间里,他们从学生变成了“战士”,从同窗变成了“战友”,今天,他们以严整的军姿、嘹亮的口号、铿锵的步伐和高昂的士气,汇报着这“第一课”的成果,不仅是向台上关心、爱护他们的领导老师,也是在向自己展示着17天以来的成熟、成长与收获。  “大学的军训跟中学最大的不同就是更加正规、更加严格,”来自13级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的李佳瑞深有感触地说,“尽管苦、尽管累,但我学到了很多东西,比如我的内务、作息以及雷厉风行的作风,我觉得大学‘第一课’给我定下了很好的规矩,我会努力保持下去。”  “对,希望我们寝的内务卫生一直是全连第一,我们还要一直锻炼身体!”室友张旭东说着,不轻不重地一拳打在李佳瑞的肩上。尽管随着今天阅兵式、分列式的结束,“连”的番号即将取消,一切回归正常的生活,但也许,他们已经习惯这样的称呼。  “我和赵丹琪是‘共过事儿’的,我们之间的友情不是简单的一起看书写作业,而是‘战友’的感情!”这样的话居然出自一个女孩子的口中,原来徐竞然和赵丹琪同为14连的两位排副,在共同协助连长、排长、指导员组织军训的过程中相互帮助,配合默契,“这才是我想要的友谊,我想我们会是一辈子的朋友!”徐竞然说着笑了,用袖子擦了擦额头上的雨水,或是汗水。  17天中有过骄阳似火,有过大雨倾盆,从军事训练到文化生活,从内务卫生到严格作息,有喜有忧,有笑有泪,有香有色,有花有果。17天的时间尽管短暂,但如果采访3343名“士兵”,可能会有3343段不同的故事。这故事,也许连他们的父母都不曾预期。  但是,看台上与他们共同度过17天军旅生涯的“指导员”们却见证着“士兵”们的故事,见证着他们的成长。当每一支连队的分列式走过主席台时,看台上的指导员都会自发起立,以同样庄重的神情向自己的“士兵”致以军礼。  十三连指导员王莉今年刚刚参加工作,看着自己的“兵”走过台前,比“兵”大不了几岁的她留下了眼泪。“军训让我们之间感情迅速加深,现在我不仅能够叫出每个人的名字,记住每个人宿舍在哪里,而且我还和很多人成为了朋友!那些孩子太可爱了,未来四年,我们一起成长!”王莉说着,眼睛中还闪着泪光。  “从七年前的排副成长为今天的指导员,让我锻炼了与人沟通的能力,也更加理解了毛泽东同志的文章《关心群众生活,注意工作方法》。”八连指导员程斯宇是历史学院研三的学生,未来半年他即将备考博士,“军训也让我更加深刻地思考了‘教书育人’的意义,希望有一天我也能登上讲台。”  像王莉和程斯宇一样的指导员共有54位,在他们眼中,那些“兵”都是孩子;而在副政委齐茹的眼中,那些指导员又成了孩子。齐茹从2000年开始参与学生军训工作,到今年已经是第13个年头了。  “其实军训不仅是学生的‘第一课’,也是那些‘准辅导员’们的第一课。军训是他们第一次单独以‘老师’的身份指导学生,这就促使这些‘准辅导员’们站得更高,思考得更多,工作做得更细,也促使他们迅速融入学生,并完成身份的转变。”齐茹说。  “很多学生都是大一时自己参加军训,到了大四摇身一变成了指导员,又带着自己的学生回到这里,刘振、晏京、欧迎希、王建鹏……”齐茹一口气说出了一串名字,的确,13年,足够见证一代人的成长。“很多人不只带过一次军训,我发现,他们带队的水平也越来越高,越来越能抓住重点了。”  军训,不仅“训”了学生,也“炼”了学生工作干部队伍,是“公能”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。正如校党委副书记、副校长杨克欣所说,“希望大家珍藏这段特殊的人生经历,珍惜在军训中取得的收获和感悟,抱定‘公’之志向,秉承‘公’之操守,养成‘公’之襟怀,志存高远,脚踏实地,肩负起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光荣使命和社会责任。”  军训,是师生们的“第一课”;军训,也是年轮,记录着一代代南开人的成长。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军训 本科生新生入学“第一课”